关注!重庆“花蚊子”监测数据公布, 忠县达标!具体数据→
近期气温升高
蚊虫活动进入活跃期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
这两种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
也进入高发季
重庆市伊蚊监测数据首次公布
忠县布雷图指数BI为4.53
风险等级评估结果为:达标
↓↓↓
近期,全国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,该疾病主要通过伊蚊(俗称花蚊子、花脚蚊)叮咬传播。为防止疫情输入引起本地传播,重庆市自8月起每周将发布蚊媒监测结果,确保市民及时掌握风险,共同做好防控!
简单说,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核心指标。一旦发现蚊媒传染病,且当地BI介于5-10之间则有传播风险,BI介于10-20之间有聚集性疫情风险,大于20则有局部暴发风险!
全市平均布雷图指数:11.35。
风险等级评估结果为:中风险。
其中,全市39个区县中:
■ 高风险(BI≥20,红色):1个区县
■ 中风险(10≤BI<20,橙色):26个区县
■ 低风险(5≤BI<10,黄色):7个区县
■ 达标(BI<5,绿色):5个区县
各区县布雷图指数请通过下面表格查询(从左到右,由高到低排序):
■ 登革热
症状:突起发热、全身疼痛(肌肉和大关节为主)、皮疹、出血及白细胞减少。
■ 基孔肯雅热
症状:突然发热、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(小关节为主)和皮疹,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、脑炎、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。
若发现上述疑似症状,请立即就医,并告知医生详细发病进程。立即上报居委会或各级疾控部门。
根据当前蚊媒密度监测结果,请积极配合做好防蚊灭蚊工作:
1.全面灭蚊:社区应开展全面灭蚊,请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消杀,外出时关好门窗。
2.彻底清积水:
✅ 立即倒置花盆、水桶、瓶罐等容器。
✅ 泡菜坛、水生植物容器必须加盖或每周换水2次,并冲洗植物根部,刷洗容器内壁,同时建议将换下来的水倒入土里以防止蚊虫在下水道孳生。
✅ 废旧轮胎、泡沫箱等杂物请尽快清理或钻孔排水。
3. 严防叮咬:
✅ 家中安装纱门纱窗,睡觉建议使用蚊帐、蚊香或电热蚊香液(片)。
✅ 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,涂抹农药登记证号为WP开头的驱避剂。
1. 检查重点区域积水:
室内:饮水机积水盘、泡菜坛
阳台/楼顶:盆栽底盘、闲置容器
公共区域:若发现小型积水容器,随手清理并倒置;不能清理的积水(如绿化带、排水沟)立即向物业反映。
2. 居家灭蚊
推荐使用蚊香、电热蚊香液(片)、杀虫气雾剂、电蚊拍等方法灭蚊。
1. 重点容器管理:
水养植物每周换水并刷洗容器内壁;
泡菜坛沿水可投放食盐或密封。
2. 个人防护
清晨/黄昏的户外活动推荐使用驱蚊产品。
✅清死角:持续关注阳台、天台、雨棚等易积水角落,确保排水通畅;
✅清垃圾:垃圾分类投放,避免露天堆放,确保垃圾桶密闭;
✅防孳生:对必须储水的容器(如花瓶、水缸)加盖。
蚊媒传染病防治是什么?
有何症状?如何防治?
来看相关专家权威回答
👇👇👇
蚊媒传染病指的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疾病。其中,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、寨卡病毒病是在全球广泛流行的3种常见病毒性蚊媒传染病。
三者均主要由埃及伊蚊、白纹伊蚊叮咬传播,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呼吸道传染。
登革热:由登革病毒引起,典型症状包括高热(可达40℃)、剧烈头痛、肌肉关节痛、皮疹,严重者可能出现出血或休克。多数登革热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,会在一两周内好转。
基孔肯雅热: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热,常伴有严重关节痛,尤其影响手腕、踝关节和指趾等小关节。皮疹、肌肉痛、乏力等也较常见。大多数人一两周内恢复。
寨卡病毒病:由寨卡病毒引起,约80%普通成年人感染后无症状。少数人会出现低热、皮疹、结膜炎等轻微症状,通常1周内自愈。然而,孕妇感染会带来极大健康风险,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,导致“小头畸形”、胎儿头部和脑部发育异常及其他严重出生缺陷。
目前国内尚无针对这三种疾病的疫苗或特效药。临床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、实施防蚊隔离治疗。
针对基孔肯雅热,充分休息、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可缓解部分症状。
专家强调,患者在排除登革热之前,切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),以降低诱发登革热出血的风险。
在个人防护方面,尽量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“无蚊空间”。
户外活动要防蚊: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,宜在皮肤暴露部位和衣服上喷涂含有避蚊胺、驱蚊酯、羟哌酯和柠檬桉叶油等活性成分的驱蚊液或驱蚊花露水,并按照说明使用。
住宿环境需防护:优先选择安装有纱门纱窗的住宿场所,可使用蚊帐、电蚊拍或灭蚊灯等物理措施防蚊灭蚊,也可以使用电热蚊香液等化学手段灭蚊。
出现症状速就医:若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痛等相关症状,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,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,并及早实施防蚊隔离,避免传染给家人和朋友。
专家建议,暑期出境旅行要主动了解风险。通过互联网、咨询海关或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多种渠道,提前了解目的地蚊媒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情况和防控建议。
专家明确强调,孕妇应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区。
其次,提前备足防护用品和常用药物。包括驱蚊液、蚊帐、浅色长袖衣裤、解热镇痛药等,以备不时之需。
旅行结束后两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、做好健康监测。一旦出现发热等不适,应及时就医。
出现本地疫情时,
公众如何配合好防控?
主动配合社区清除积水容器,定期清理蚊虫孳生地。主要采取清理卫生死角、翻盆倒罐、加盖、水培改为沙土或陶粒种植植物、疏通排水沟、投放灭蚊幼剂等方式。
疫情区域居民外出需加强做好个人防护。
专家强调,三种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关键都在于切断“人—蚊—人”传播链。当前正值夏季蚊虫活跃期,全民参与防蚊灭蚊是保护健康的核心举措。